關西
會員
地區
地點
類別

2025年大阪世博LOGO好獵奇?50年前的「太陽之塔」也怪萌!

大阪將在2025年舉辦世界博覽會,日前公開LOGO標誌與官方吉祥物,大膽的不和諧感加上忍不住讓人多看一眼的可愛,引起討論。回溯到上一次大阪掌握主辦權的1970年,由藝術家岡本太郎設計的萬博象徵地標「太陽之塔」,造型同樣吸睛又有趣。不過太陽之塔不只怪萌,其實還有許多深意,以下帶大家一起了解!

太陽之塔製作者「岡本太郎」是誰?

圖片來源:Wikipedia


太陽之塔的設計者岡本太郎出生於1911年,父親為漫畫家,母親為小說家,在充滿創作色彩的家庭長大,雖然一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,但兒時「不知為何而畫」始終困擾著他,後來隨著家人前往法國,進入巴黎大學進修,選讀的則是哲學系。有一天,他在畫廊看見了畢卡索的作品,受到衝擊,因而走向創作之路。

歷經過戰爭、遭到俘虜、赴墨西哥訪問等經歷,讓他的作品既前衛又深意,並富有抽象美術與超現實主義風格,名言是「藝術就是爆炸!」。岡本太郎的作風自由,當時日本政府邀請他製作萬國博覽會主題展示時,他曾說「總之會做些瘋狂的東西」,最後主題館的其中一部分,便是太陽之塔了。

太陽之塔不只是「萌」,外觀三張臉都有深意!

1970年的萬國博覽會主題館分為地上、地下與空中3層展覽空間,用以表達博覽會主題:人類的進步與調和。其中,太陽之塔作為萬博的象徵,70公尺的高度、彷彿張開雙臂歡迎來客的兩側,都有著欣欣向榮、迎來時代進步的意義。

除了有魄力的高度與熱情的雙臂,太陽之塔正面那張噘著嘴的「太陽之臉」也很吸睛,換個角度,再順著太陽之臉往上看,最頂端金色閃閃的部分,其實又有一張「黃金之臉」,如果人在現場,繞到塔的背後,則會看到黑色紋路的「黑太陽」,而這三張臉是用以象徵現在、未來與過去

太陽之臉

黃金之臉

黑太陽

萬博舉辦之時,正值日本高度經濟發展,走過戰爭陰霾,正要擠身於世界經濟強國之列,金色是能帶來福氣、充滿好運的顏色,寄予對未來祝福,象徵現在的太陽之臉看起來彷彿在鬧脾氣,但對於現在的不滿也正代表著還能更進步、更好的期待,至於代表過去的黑太陽雖身處於陰影處(背後),但存在感之大也讓人難以忽視,也暗暗隱藏著記取過去失敗的寓意。

神秘的第四張臉,不僅身處於地下還搞失蹤!?

稍早提到萬國博覽會的主題館有地下展館,不只三張臉有主題,地下展館代表了「過去」(根源的世界),象徵了生命的神秘,當時展示了一棵高約41公尺的鋼鐵製「生命之樹」,樹幹、樹枝分別擺設了大大小小292個生物模型群,用來表達生命進化史,從原生生物如變形蟲,進化到爬蟲類、恐龍、接著是人類。地下展館也展出了一座高約3公尺、全長約11公尺的巨型臉孔「地底之太陽」,也被稱為是太陽之塔的第四張臉,毫無情緒起伏,眼睛部分空洞的造型,呈現出一份虛無感,回歸於萬物之始。

博覽會結束後,地下展館計畫原永久封閉,但最讓人困惑的是,這座巨大展品居然在展期結束後離奇「失蹤」了,經過多次修建與耐震工程後,地底展館於2018年開始開放參觀(需預約),但至今仍找不到當時的「地底之太陽」,如今大家看到的,是後來透過設計草圖重建而成的版本。

太陽之塔因為大家的「愛」而留下?

不只地下展館,其實整座太陽之塔都預定在1970年萬國博覽會結束後拆除,但在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約半年的展覽期間,大阪府民與日本國民對這座看起來怪萌怪萌的太陽之塔產生了感情,發起連署要求保留太陽之塔,最後太陽之塔也免於被拆除的命運。

不過,由於當初並非以永久性建築做考量,近年來實施了多次修建與防震工程。日本的登記有形文化財一般是要符合建築年滿50年以上、獲得一定評價,才能獲得登記,而太陽之塔也在屆滿50年之際立刻被登錄,根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,大阪府教育廳的文化財保護課也說,如此快速被登記為文化財的建築格外少見,都可看出太陽之塔多被喜愛、多受保護囉。

太陽之塔(太陽の塔)
・地址:大阪府吹田市千里万博公園1-1(大阪萬博紀念公園內)
・營業時間:每月不同,請以官網公告為準
・公休日:每月不同,請以官網公告為準
・交通方式:搭乘大阪單軌電車 (大阪モノレール)至「万博記念公園駅」或「公園東口駅」
官方網站

太陽之塔越看越有味道!2018年後,也終於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內部,之後旅遊解禁後,一定要記得來朝聖,同時也可以好好期待2025年新一代的吉祥物,將會帶給大家什麼有趣的藝術行動唷!

☞ 延伸閱讀
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LOGO、官方吉祥物出爐!這麼特別創意的設計概念是?
一起到大阪世外桃源「日本萬國博覽會紀念公園」被青翠綠樹與美麗花海包圍吧!
大阪人是日本幹話王?超討厭東京人、做事不忘搞笑、吃飯走路就是要趕趕趕!
日本最古皇宮在大阪?路上奶奶會給糖?不可不知「9個大阪冷知識」!
巨型招牌、商店街:逛大阪不花錢的「路上旅行學」旅遊新提案!

整理撰文:issue 2022.4
責任編輯:Nene

更新

☞ 推薦體驗

更多相關文章

{{ item.title }}

使用 Facebook 登入 / 新註冊

OR